大学生大学自我规划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n 1、社会有效需求,“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存在;
n 2、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n 3、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外语水平和实践环节上;
n 4、个别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就业竞争激烈
n 预期的月收入
毕业生预期月收入3000元以下占调查人数的89.15%,在1000-2000元水平人数达到高峰,占调查人数的55.95%,其中个别同学毕业后的收入低于1000元。
n 毕业生期望的薪金
近半数毕业生期望薪资为2000-3000元,认为理想待遇超过2000元的毕业生达到调查人数的91.95%。
n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排在前十位的有:个人的实际能力、性格因素和交际能力、社会实践、面试记录、个人学习成绩、所学专业、学校声誉、求职态度、应聘技巧、资格证书。
提高就业竞争力
n 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1、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品德;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4、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
5、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
6、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7、身心健康
同学
n 及早确定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n 提高就业竞争力
n 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n —你是什么样的人?
n —你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n —为了成为你期望的自己,你需要“充实”些什么,或“付出”些什么?
n —如何才能不白费了这一成人生的历练?
n —如何才能再回首时,对自己的生涯历程感到满意?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一)职业与职业生涯
1、职业:个人所担任的职务或工作
特征:(1)必须有报酬
(2)有持续性:非机会性
(3)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
2、生涯
广义:涵盖了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
n 狭义:(职业生涯)强调个人生命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业生活角色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自己的现在、过去和未来做一次重新审视、评估、为自己描画一个适当的职业人生,并为此制定充实知识、训练技能、做好择业准备的行动计划
二、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
(一)成长期(15-22岁)
主要任务:1、注意自我评价;
2、搜集信息,探索职业前途领域;
3、制定目标;
4、分析职业前途选择和计划的结果
(二)探索期(22-30岁)
1、尽快度过适应期
2、谋求最佳的职业发展前途
3、完善自我、作出业绩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建立期(30-40岁)
1、提高技能和能力
2、保持与时代同步,调节身心
3、最后一次大跨度的职业“修正”
4、向职业目标冲刺
(四)维持期(40-50岁)
1、重新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潜力
2、调整价值标准和信念
3、调整工作岗位
4、分析得失、争取实现职业目标
(五)衰退期(50-60岁)
1、让工作再次赋予新意
2、完善人格
3、作最后冲刺,使自己更加辉煌
4、做好离退休准备
5、为退休生化制定计划
四、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职业生涯决策三要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1、知己: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
2、知彼:社会发展、经济趋势、职业状
况、就业机会
3、抉择与行动:
(一)自我探索
老虎、孔雀、变色龙、猫头鹰、无尾熊
--你是哪一个?
n 大学生活的四个时期
n 一年级为试探期
n 二年级为定向期
n 三年级为冲刺期
n 四年级为分化期
大学生活的四个时期(续)
n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
大学生活的四个时期(续)
n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大学生活的四个时期(续)
n 三年级为冲刺期: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