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考研网,吉林大学考研论坛,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长青藤教育培训,吉林大学官方唯一认可的专业课程咨询辅导、培训机构。

711120 发表于 2021-12-14 15:05:20

要读博了吗?一文让你搞懂申请-考核制

读了几所名校的博士招生简章和法学院的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忽然懂了申请-考核制,审查申请材料审的是什么,考核考的又是什么?
文内涉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招生简章和法学院的实施细则,为什么没有清华大学?因为它的博士招生考核工作9月就结束了。申请时间

北京大学   10月11日—12月6日浙江大学      10月18日—11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    10月25日—11月30日(2022年3月可能有第二批)中国人民大学    11月1日—12月10日武汉大学         11月22日—12月19日吉林大学         11月25日—12月10日
万一你看完这篇文章忽然想申请了,也只有武大还来得及了。好在只是申请结束了,考核还没开始。
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都包括什么?
1. 外语水平的证明文件,如果没有,可以申请参加外语水平考试;2. 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通常要求摘要和目录)3. 研究计划或构想4. 两封专家推荐信5. 成绩单6. 学历学位证明(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和学籍认证报告)7. 个人陈述(包括学习学术背景、报考专业相关知识储备、相关研究经历及成果、未来发展规划等。字数不少于2000字。)

审查申请材料
审查你的申请材料,基本上是在审查你的过去,你本科硕士读了什么学校,跟哪位老师学习,成绩怎么样,现有的外语水平如何,硕士论文写得怎么样,已经有文章发表在什么水平的期刊上,有什么其他的突出业绩、能力和专长。
在审查环节,可能优先的情形:
来自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文后附清单);来自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57所,文后附清单);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200或法学院排名前100的大学;在硕士阶段以第一作者(如第二作者,需第一作者为导师)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法学C刊优于一般C刊,一般C刊优于普通期刊);
其他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考生。这个就不容易界定。但确实有一些人,是毫无争议的突出。比如王笑红老师,她硕士期间就翻译出版了《西方法律思想简史》(到现在修订版都重印了N次了);比如柯伟才老师,他在读博之前,英法德日四门外语就都能读文献;比如于佳佳老师,她本科期间就获得了挑战杯的全国一等奖。
研究计划集中体现了你的学术素养和培养潜力,包括选题的能力,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对主流学者、主流观点、重要文献的把握,构建框架的能力,逻辑思维,学术规范意识,等等。研究计划写得好,可能会优先的。综合考核
专业知识,通常有笔试。外语水平,通常有面试,可能有笔试。
综合面试:1)学习动机。其实是想问,你对学问有没有真爱。为什么想读博?板凳要坐三年冷,如果没有真爱,是很难坚持的。当然,如果你觉得不读比读更痛苦,那老师们也就不拦着你了。纯粹是为了提高个人在就业竞争中的起点,这个动机是不充分的。如果是羡慕大学老师的寒暑假,要不你先问问你硕导他青椒时代的假期在忙什么?
2)学术研究经历。只说和学术研究有关的,发表过的论文,发在什么期刊或者报纸上;参加过导师的研究项目,具体在项目里做了什么工作,写了什么部分;参加过某个全国性或区域性学术会议,或者协助导师办过这类会议;在什么会议上做过什么主题的报告。一定记住,除非和你研究计划有关,和学术研究无关的经历不要提,比如非常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3)研究计划。时间有限,建议先重点讲一下你的问题意识,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题目?比如关注到相关的行政实践问题,或者案例;读到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著作,引起了你的兴趣;了解到国外成熟的制度,思考是否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等等。然后讲一下整体思路,从几个角度分析研究对象,分几大部分,不需要说太细。再讲一下研究的价值,比如可能对什么理论有少许推进,可能为立法、行政或司法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创新可以有,但并非多多益善。最后讲是否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比如搜集、翻译、整理了一些文献,已经有完成了的小文章,等等。如果用的研究方法是规范分析、案例分析等等,可以不讲。
4)外语能力考察。外语的听说这种日常沟通固然重要,但对于读博而言,更重要的可能是你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比如可能问一个跟你硕士论文或者攻博研究计划有关的问题,所以准备的重点应该在这个方向上。(一般不会拿一段专业英语直接让你不用字典做翻译,不过这事儿我在北医的硕士研究生面试的时候遇见过。后来我学法律了。)
5)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部分学校的招生简章明确写了这个环节,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考核的形式是面谈或函调。清单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1. 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南大学、新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读博了吗?一文让你搞懂申请-考核制